《柴堆》50×65cm 布面油画 2015

 
• 用绘画无限地靠近那个时代•
 

曹:写生与你的创作方式息息相关。

  薛:我每年都还有写生的习惯,这是央美的学习留在我身上的传统。

曹:你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薛:每天早上到顺义的工作室开始,一直画到晚上回家。

曹:不会觉得枯燥吗?

  薛:我把现实生活里所有的情绪都宣泄在绘画中,它让我沉静和自在。

《废弃的工厂》120×100cm 布面油画2007
 

曹:即使画的是工厂这样冰冷的对象?

  薛:2007年毕业创作的原型来自于我在北京昌平郊区废弃的水泥厂画的一张风景写生,当时工厂对我来说就是风景,没有那么多历史和时代的认知在里面,所以从一开始它对我来说就不是一个被“冰冷”、“衰败”...这些词汇形容的对象,它就是一处可以被不断观看,不断深入的风景。

曹:这种认知到后来都没有发生变化吗?

  薛:当然不是,观看上的深入会带来认知上的变化。我在绘画的过程中无限地靠近它们所在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你可以通过画工厂重新建立起对它们所处时代的认知。

《火红年代》200×136cm 布面油画 2015
 

曹:比如呢?

  薛:60、70年代是那些工厂最辉煌的时候,工人们热火朝天工作的景象就如那个时代的热烈,人与人之间很亲和,有人情味。

曹:你似乎向往那个时代,就像工厂还坚实地立在那儿。

  薛:对,我带着一种类似的激情在画,但呈现出一种宁静。
 

《铁色记忆》200×136cm布面油画2011
 

曹:有一种客观的状态。

  薛:对,那些“热烈”存在过,但时代带走了它们,这两种东西都在里面。
 

《致青春》200×136cm布面油画2013
 

曹: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你对工厂如此着迷?你画了十年有余。

  薛:我从小在北航的院里长大,那里有个火车站,就是这样的工业风景。后来读央美,赶上学校搬迁二厂,我在那里生活、学习了五年。这些经验都与工厂有关,我了解它们的历史,有特殊的感情。

曹:这个题材在绘画本身带给你怎样的乐趣?

  薛:工厂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就像画山水一样。俯视它们,画大全景时处理的问题和截取一个局部处理的问题就不一样。走近看里面的机器,包括贯穿工厂的管道都看起来很抽象。这种建筑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总是能带给我陌生感,从写生到创作,绘画本身的乐趣变得越来越单纯。
 


• 像导演一样画画•
 

《医生》200×136cm布面油画 2019
 

曹:那些带有剧情和场景的创作与工厂系列完全不同。

  薛:2015年我开始探索这个系列,开始关注这个时代里,在科技笼罩下的生命状态。就像弗洛伊德画城市里挤压在水泥空间里的人,画他们精神扭曲的形状一样,不过我借用的是场景,以及画面里人的关系。就像那张《医生》,我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而观众处在被审视的位置。

曹:这些作品来源于电影吗?

  薛:有一些思考上的联系。但场景和剧情都是我自己设计、搭建,请模特摆出来我想要的关系。

曹:你在用做电影的方式画画,像个导演。

  薛:对,但这种方式也很古典,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的创作也会用这样的方式。

曹:所以你的创作在场景搭建的时候已经完成了,绘画只是将眼前的实景画出来,这对你来说反而不是难事。

  薛:对,我用这种方式来实现我对这个世界的想象,里面也有我的思考和情绪的表达。

曹:你创作的对象或经历过时代,或有很重的情绪,但所有的外部世界经过你的手却变得沉静起来。

  薛:我希望它们拥有一种客观的状态,一种客观的美。
 

《二号高炉》150×112cm布面油画2011

《天梯》160×140cm布面油画2011

  • 2022-03-11 23:53:01
  • SPGMA
  • 访谈、展览记录